从丹宁速度到丹宁奇迹的突破
2023-12-25
(土门特大桥)
(穿仓岭特大桥)
(油坊沟大桥)
从丹宁速度到丹宁奇迹的突破
——写在丹宁高速公路通车之际
丹宁高速丹凤至山阳段项目线路全长38.521公里,由商洛市政府作为实施机构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合同建设工期36个月,运营期30年,工程概算总投资61.40亿元,是陕西省重大交通建设项目。
项目采用封闭式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6.0米。全线共设置桥梁33座,涵洞15道,隧道10座,互通式立交6座,服务区1处。公司承担施工1标16.9公里施工任务,跨两县三镇,其中桥梁43座(含互通桥梁)、涵洞22道、隧道9座、房建工程建筑面积8246.94m。项目建成后,对完善陕南高速网络,密切关天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沟通联系,发挥陕南生态优势,推进陕南绿色循环一体化发展,服务商洛“一都四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巍巍秦岭,华夏龙脉。和合南北,泽被天下。
丹江发源于商洛市秦岭南麓,自北向南流经陕豫鄂三省,沿丹江布设的丹宁高速丹凤至山阳段是涵盖川陕革命老区交通网链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条重要横向联络线。
“丹宁高速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我们不仅要克服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时间短等诸多挑战,还要全力确保沿线施工对秦岭山脉和丹江水系的影响降到最低,进度要求高、安全风险大、制架梁任务重,给我们前所未有的考验”项目经理罗朝华说。
攀山越水寻常事,英雄不识艰难字。自2021年9月22日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部不等不靠,提前介入,统筹谋划,协调各方,以精品工程为目标、以管理创新为抓手、以智能建造为手段,凝聚各方力量,与时间赛跑,与空间博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创新了一项又一项技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干出“丹宁速度”,叫响五局品牌,打造建设奇迹。
创新模式 敢为人先
悠悠丹江水,见证筑路情。
站在商洛竹林关镇丹江河畔,举目眺望,丹江水滔滔奔向远方,沿岸植被丰茂,新建的丹宁高速像一条巨龙穿越河谷,不久后的车水马龙图景必将折射出绚丽彩虹。
作为商洛首个采用公共私营合作PPP模式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丹宁项目团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PPP项目知识学习与储备,大胆推行新技术应用,实现了从丹宁速度到丹宁奇迹的突破。
“务实高效专业管理团队是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一公司项目团队深入研究设计、投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专业知识,并将政府目标、业主目标和技术进步、项目效益有机结合,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现场,及时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了项目预期的效率和效益。”中铁五局陕西丹宁东项目公司总经理刘亚宇介绍,项目团队在实现各项建设目标上体现了高效与专业。
新模式带来新机遇。面对PPP项目与传统项目不同,项目团队围绕该模式下的设计、施工、运营进行了系统研究与探讨。为了更好地控制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环保及节能减排工作,规范合同管理,先后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围绕降本增效做足了文章。项目团队在经营上精打细算,在成本上探底挖潜,营造“人人讲成本、时时讲成本、事事讲成本”全员创效氛围,坚持推进大商务管理,通过抓好二次经营分析、过程变更索赔、完工清概补差等工作,延伸项目创效链条,拓宽盈利空间。针对体量大单价低的防排水工程,在保证清单计价,满足现场使用前提下,合理减少实际施工工程量。组织零号台账复核工作,随时收集材料调差、变更索赔、赶工费索赔、保险索赔等资料,提前做好合同额及暂列金的冲抵准备,为项目创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挑战激发新动力。原定三年工期缩短至两年,工期挑战巨大。为了激发干部员工劳动热情,项目团队将施工建设与“三勇”主题活动和劳动竞赛相结合,以总工期为目标、以关键线路为主线、以重难点工程为节点,树立“进场大干、天天大干”的理念,实行党员干部包保工区,主动亮身份、担责任,为加快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起到促进作用。实施“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资源配置、细化工序卡控、硬化激励考核、深化督导帮扶”五大管理举措,并联合各方力量深入施工一线,随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突发地质和设计不足的问题,施工的同时进行设计优化方案,避免延误施工生产进度,着力解决施工“堵点”,施工进度明显加快,不断缩短计划工期,施工产值连续突破新高,为后续创造“丹宁速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技术突破新难题。竹林关枢纽互通E匝道桥上跨沪陕高速主线桥,成功采用大吊车拆除技术,既保障了施工安全,又将对沪陕高速主线正常运营影响降到最低。在建设穿仓岭2#隧道时,原定采用的常规光面爆破法工序耗时长、超欠挖影响进度。为了解决隧道施工的“老大难”问题,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邀请爆破专家多次亲临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和改进,结合穿仓岭2#隧道的地质特点,最终确定使用聚能水压爆破工艺,更好地控制开挖轮廓,减少超挖、欠挖现象,保持围岩的稳定,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并具有“三提高、一保护”作用,为项目隧道掘进施工总结了成功经验。正是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和工艺革新等举措,助力项目安全优质顺利推进。
智能建造 丹宁速度
从2021年10月25日首座隧道进洞,10月26日首个墩柱浇筑成功,11月10日首片预制梁成功浇筑……到2022年9月16日首座隧道顺利贯通,2023年2月1日首座桥顺利合龙,2023年8月21日完成全线架通。丹宁项目在两年的建设期间始终领跑在前,勇夺全线多个第一。智能建造不仅在又好又快推进施工中大显身手,更为实现项目本质安全保驾护航。
在快速制梁过程中,加大投入建设智能型预制梁场。丹宁项目全线预制梁总计3271片,优质高效制梁是确保项目如期完工的关键。为此项目对标一流梁场,将预制梁场倾力打造为“材料管理超市化、桥梁养护自动化、砼拌和信息化、张拉压浆智能化、设备配置现代化、过程管理标准化、场地规划环保化”的“七化”梁场。设置54个制梁台座,2个钢筋胎膜架,采用智能张拉压浆、免凿毛止浆带、台座防漏、钢筋胎膜架、高强模板、定时电控自动喷淋养生等工艺,利用全线仅30%的台座数量,每日产量稳定达到6片,提前其他参建单位2个月时间完成全线40%的制梁任务。
在摊铺施工中大力推行机械化。桥面调平层铺装的质量,直接影响桥面沥青铺装质量。在桥面铺装准备阶段,项目充分开展桥面铺装提升专题研讨,积极探索桥面铺装品质提升措施。引进“三维激光摊铺机”,进一步加强梁板架设平整度的控制,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解决传统桥面铺装施工精确度控制复杂,施工效率低等问题,有效提升了桥面铺装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在运架梁施工过程中,大胆运用创新式架梁设备。秦岭山脉蜿蜒曲折,使线路设计梁型多达10余种,给架梁施工造成极大困难。在架设土门特大桥时,常规架桥机横移法架梁5天只能架完5片梁,施工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为此,丹宁项目尝试将工字钢焊接成榀字型横移轨,改进架桥机横移轨道,实现半天时间架设3片,并将此方法推行到全管段内,极大缩短了架梁工期,最终仅用时20个月完成全线3271片箱梁架设,打破五局历史,创造了名副其实的“丹宁速度”。
精细施工 品质标杆
品质是工程的灵魂,质量是发展的保障。项目严格按照陕西省交通厅建设“品质工程”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质量优先”的管理理念,从关键部位、工序、薄弱环节入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推行“三化”管理,以施工现场为中心,以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全过程质量管控、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工序质量过程控制等工作长效机制,推行优秀工艺工法,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提升工程品质。
“陕西省质监站及业主单位相关人员经常组织全线各参建单位到梁场观摩学习,都说五局的梁至少是陕西省前三名。”在预制梁生产过程中,项目团队组织编制了预制梁精细化施工管理手册,制定对应的作业标准,在确保强度达标的前提下,着重强化外观质量,全面提升工程品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出台梁体预制与安装工艺实施性操作规程,制定梁体外观质量控制、梁体养生等各项精细化管理规定,适时组织培训宣贯,实现工程质量关键控制点的精准把控。
洞底村弃渣场总容纳土石方量约为140万方,总体高差为95m,共设置13级边坡。为了满足复耕及复林工作和行洪的需求,在渣场平台周边设置环形排水渠,并在沟口处设置桩板墙防护,以双排梅花形布置29根桩基,采用双排直径28螺纹钢主筋钢筋笼周身加强,桩板墙两侧增加各8道锚杆与山体石质围岩相接,加强渣场防护整体稳定性,保障了桩板墙整体的抗剪性能,成功打造成陕西弃渣场的标杆工程,迎接全省在建项目观摩学习。
开路先锋 丹宁奇迹
1950年6月接过“开路先锋”旗帜起,老一辈一公司人从蹒跚中起步,在祖国大地上面对无限艰难险阻,用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书写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精神。70多年奋斗史,“开路先锋”的红色基因在攻坚磨砺、市场锤炼和改革洗礼下代代传承弘扬,成为一公司人的精神脊梁,谱写了一曲曲攻坚克难、挑战极限的英雄战歌,绘就了一幅幅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壮丽画卷,推动和见证了中国铁路建设和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巨大飞跃,努力实现着新中国几代人交通强国的梦想,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在三秦大地上深耕30余年里,一公司人始终秉承“干精品工程,塑品牌形象”的管理理念,先后建成打造了“詹天佑奖”工程、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长公路隧道——西康公路秦岭终南山隧道、中国第三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东秦岭隧道、“国家优质工程”——西铜高速、连霍高速、西商高速、柞小高速、十天高速、西康铁路等项目。2020年承建丹宁项目,为加快陕西省建成“两环三纵六辐射七横”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再献力量。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容易改变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向、打破山区生态平衡。因此我们要顺应自然,能不破坏的地方尽可能不破坏。”丹宁项目所经区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环境,项目部充分考虑占用耕地、高填深挖、生态环保等因素,通过生态选线、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等多种手段,采用规避环境敏感点、设计线路优化比选,最终确定最佳最绿路线。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按照环评标准设置雨水收集及应急处理系统和声环保设施,最大限度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不负绿水与青山。
丹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之初,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有着多年专业驾驶经验的师傅说:“原来在这里开车十分危险,山路狭窄,弯道多,一到雨季就容易出现滚石、滑坡,这回有了高速路,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了。”为方便沿线乡镇群众出行,丹宁项目从设计源头提高服务标准,对桥梁进行加宽设计,加宽设计里程占桥梁总长59%。实现了沿途乡镇互通立交全覆盖,竹林关镇到银花镇的路程从原来的一个小时缩短到了二十分钟,为当地居民带来便利、快捷和安全。
“丹宁高速在建设过程中,也为丹凤公共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丹凤县交通局副局长兼支高办常务副主任穆兵说,“尤其在洪涝灾害中,他们彰显央企担当,出人力、出机械、出物资,协助政府平整因暴雨连续塌方的丹凤县345国道;在疫情防控中,他们守牢卡口,捐资捐物,联合镇办筑牢联防联控屏障;在突降暴雪中,他们组建百人除雪队驰援高速清雪确保沪陕G40高速春节前顺利通车;在为民服务中,他们为丹凤县七星沟村重修村主干道;在办理实事上,他们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让当地居民切切实实受到了实惠,也成为这条公路建设和运营的一份子。”陕西丹宁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宪群说:“没想到中铁五局这支铁军,不仅创造了丹宁速度,还创造了丹宁奇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力量。”
通车在即,未来可期。秦岭脚下,丹江岸边,见证了创造丹宁速度和奇迹的故事,五局人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他们将继续“攻坚克难、敢于胜利、勇争第一”,锻造百年品质工程,争当“永远的开路先锋”,在推进陕西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新征程中砥砺前行、逐梦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