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铁路项目青年创新实践荣获中国中铁“青年创新创效优秀案例”

2024-04-30


(荣获中国中铁“青年创新创效优秀案例”)

 

高原铁路项目青年创新实践荣获中国中铁“青年创新创效优秀案例”

 

    4月28日,在“五四”运动105周年到来之际,中国中铁团委主办的青年创新创效优秀案例路演活动在北京举行,由局团委、高原项目指挥部,公司团委及高原铁路项目部联合开发的《高原铁路项目拉月隧道青年攻坚突击队在90多度开水中打隧道的创新实践》案例在路演活动上现场交流,并荣获中国中铁“青年创新创效优秀案例”。

    高原铁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世纪性战略工程。公司承建的拉月隧道多次穿越米林断裂带,隧道沿线探孔实测最高地温93.5℃,标段内高温段落占比达75.6%,其中地温超50℃段落长6430m,高地温热害问题极其突出。

    2022年3月,拉月隧道4#、5#横洞相继突遇高温热水,最高水温92.6℃,最大水量超350m³/h,由于高温热水产生大量散热,掌面环境急剧恶化,实测最高环境温度达57℃。高原的极寒天气遭遇洞内的极高温,让施工人员每次进出洞都在“冰火”两极反转中来回穿越。

    面对险情,高原铁路项目第一时间组建由62名青年组成的拉月隧道青年攻坚突击队,承担拉月隧道施工建设重难点攻坚任务,紧密依托院士团队、科研高校等单位定期组织技术研讨会,商讨应对策略,最终形成“深化地质、控制热源、综合降温、排堵结合、监测预警、系统保障”的总体处置原则。

    针对高温热水,青年攻坚突击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通过TSP、瞬变电磁、激发极化、3D雷达扫描、11米加深炮孔、50米超前水平钻等预报手段综合分析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调查法、地震波反射法、电磁法、超前钻孔和加深炮孔等物探手段,开展“长距离-中距离-短距离”方式,探明掌子面前方岩体富水性及岩体完整性,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掌子面高温热水情况;面对高温热源,运用远程监控、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对隧道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队员们不畏高温,轮流进入现场通过采用股状热水收集、保温隔热水管及水沟引排、出水孔封堵、喷射混凝土封闭以及止浆墙等措施控制热源,防止地热散逸,以免恶化作业环境,最后形成“分序动态帷幕注浆技术”“L型枝状排水兼注浆型孔口装置设计”“超高热水注浆技术”等新技术,有效解决高温热水处置的技术难题,还联合科研高校开展高温环境人员防护服研究制作,目前已升级至第三代产品,既能保证在高温环境的防护需求,又能满足工人正常施工的轻便性。

    此外,拉月隧道属于超长隧道,多工作面同时施工时洞内通风总需风量大,而当前市场没有同时满足需求的智能通风系统。青年攻坚突击队积极探索应用新型设备和技术,通过关键指标监测,10余次现场实践和计算,联合厂家、科研院校创效开发隧道多工作面智能通风系统,设计建造智能机械通风设备。

    项目创新设计交叉口风室,既能保证接力风机的工作性能,实现风室内的风压平衡,又能保障风仓自身结构的密闭性及稳定性,且便于现场安装。同时研究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实现从掌子面到洞内整个通风系统的智能联动,进一步降低通风能耗。

    目前,青年攻坚突击队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创新技术的应用,成功克服高地温、高水温段隧道施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荣获西藏自治区“工人先锋号”。经过专家院士验证,青年攻坚突击队实践的成功经验为国内外类似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推动了隧道工程技术进步。(夏剑涛)